新中国成立前,曾经出现过两个版本的教师节。
第一个是1931年教育界人士自发组织设立、旨在呼吁改善教师待遇的“6月6日”版教师节。
第二个是1939年国民党政府教育部设立的“农历8月27日”版教师节。然而前者国民党政府不予承认,后者因为战争等原因并未在全国推行。

晋察冀边区行政委员会关于纪念“六六”教师节办法的通知
1985年9月10日,全国的教师们迎来自己第一个教师节。1985年1月,国务院总理在全国人大常委会上提出建立教师节的议案,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这一议案,确定每年的9月10日为教师节。
而将教师节定在9月10日,是考虑到全国大、中、小学新学年开始,学校要有新的气象。

叶圣陶和冰心
为教师节定在什么日子最合适,政协委员方明征求过冰心、叶圣陶等民进老前辈的意见。冰心建议定在每年春暖花开的时候;叶圣陶建议定在每年秋季学生入学的日子,让学生在新学年的开始就记住教师的辛勤和光荣。最终1984年12月的“关于建立‘教师节’的报告”中建议确定每年9月10日为教师节,因为在新学年开始,新生一入学,即开展尊师活动。

孔子像
“尊师重教”是中国的优良传统文化,早在公元前11世纪的西周时期,就提出“弟子事师,敬同于父”。教师这个词有两重含义,“既指一种社会角色,又指这一角色的承担者”。教师节设立的初心,就带有明确的尊师重教的美好愿望,希望通过这一节日的设立达到尊重教师、重视教育的目的。
1997年之前,香港的教师节定于每年的9月28日(孔子诞辰),回归后则跟随中国内地规定,改为每年的9月10日 。
在台湾地区,从1952年起台湾当局就确定9月28日为孔子诞辰日及教师节,没有随中国大陆教师节日期的变化而改变 。
其实教师节定在哪天,并不是最重要的。最重要的是如何提升教师的形象和素质,形成尊师重教的、尊重人才的社会风尚,促进教师队伍的建设,调动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。

中国的行业性节日有护士节、记者节、医师节等,但教师节很特别。到目前为止,它还是唯一一个由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决议而设立的节日。
九月感师恩,也由此成为习俗。
衷心地祝愿老师们节日快乐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