墙角,意味着偏僻、冷清的客观处境。
有谁愿意处在这样的冷落里呢?
看到这几枝梅花,诗人王安石想必非常感动,因为此时自己的处境与此梅花何其相似?
看到这几枝梅花,仿佛看到了自己。王安石力主改革变法,但是新法推动实属艰难,两次罢相后,王安石退居钟山。
自古功名长安道。想要济世为民,钟山与“墙角”何异?

想改变北宋积贫积弱的状况,只有在京城,与皇帝谏言献策方可。
退居钟山的王安石,即便心中有满腹经纶,也无济于事。
可以说,梅花的处境就是王安石的处境。梅花处在庭院或者公园的角落里,王安石处在政治或者施展才华的角落里。
相同的境遇,容易产生情感的共鸣,往往可以拉近心的距离。
白居易与女琵琶音乐家的相遇,产生了情感共鸣,写下了“同是天涯沦落人,相逢何必曾相识”的诗句。
这诗句,在王安石与梅花的相遇里,好像也十分契合。

王安石怀着济世苍生的赤子之心,为家国忧虑,奈何此时身处钟山,那种内心的失落感,很少有人能体会,也很少有人可以诉说,放眼天地之间,知音难觅,理解难寻。
当“墙角”梅花,映入眼帘的刹那,推己及人,诗人一眼便理解了梅花,在诗人心里,仿佛也被梅花所理解,好像遇到了知己。
数枝梅,数枝,用的好,在这孤寂的角落里,漫天的严寒中,不是一枝梅,而是数枝,互相依伴,也许诗人想到了自己患难与共的朋友。
数枝,数量上不单调,给“墙角”和“独自开”整体的孤清冷寂里,增添了温暖的色调,创造了诗句节奏的变化,跌宕之感油然而生。

梅,作为梅、兰、竹、菊四君子之一,历来是志存高远者砥砺精神的鼓舞者和激励者。
理想越大,困难也越大,困境难免常伴这些知识分子,当这些为生民立命的知识分子,腿脚身陷泥泞之中时,梅花常常成为这些人精神复苏的源泉。
关于精神复苏的重要性,犹如沙漠中的旅人遇到水源。
《长征-前所未闻的故事》里有一段话:长征将作为人类坚定无畏的丰碑,永远流传于世。阅读长征的故事,将使人们再次认识到,人类的精神一旦被唤起,其威力是无穷无尽的。

精神被唤起的意义,对于团体如此重要,对于个人的意义同样重要。
因此,处于困顿中的王安石,看到墙角的几枝梅花,身处角落却不自怨自艾,面对充斥天地的严寒冷酷,悠然盛放。
这几枝梅花所展现的精神力量,仿佛火炬一样,点燃了诗人心中的精神之火。
面对变法的困境,人生抱负的窘困,唯有精神的火焰可以烘烤诗人潮湿的心。
凌寒独自开,在这天寒地冻的时节,所有的花都不开,唯有眼前的梅花,凌寒悠然绽放。
凌,给人一种严寒包围的压抑感,梅花深知此时开放要付出的代价,没有用“迎”字,“凌”字语调更加铿锵有力,这铿锵的语调更为严寒增添几分气势,在这威武的气势面前,更显梅花的无畏和傲骨。
天地无言,天地却有精神。
天地精神在哪里?
在天地创造的草木虫鱼的身影里。
天地无言,梅花无语,却给王安石以精神的慰藉。
这句诗,也启发我们匀一点看手机、刷短视频的时间,多观察大自然,多在大自然中领悟天地正气与精神,以涵养自我的精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