礼貌原则的六大准则介绍_礼貌原则是谁提出来的

德国哲学家叔本华曾讲过这样一个寓言:

一群豪猪在一个寒冷的冬天挤在一起取暖,但是它们的刺毛开始互相击刺,于是不得不分散开。可是寒冷又把它们驱在一起,经过几番聚散,最后它们发现最好是彼此保持相当的距离。同样,群居的需要使得人形的豪猪聚在一起,只是他们本性中的令人不快的刺毛使得彼此厌恶。他们最后发现了使彼此可以相安的那个距离,便是那一套礼貌;凡违反礼貌者便要受警告——请保持相当距离。叔本华的这一寓言,明确指出了人类相处的基本原则,这就是人际间要有适当的距离,而这一距离的具体实现方式就是人类特定的一套礼貌。礼貌是人类社会文明的产物,又是促进社会文明的保障。礼貌用语存在于任何民族的语言中,人们可以用不同言语手段显示自己的文明礼貌。

中国是文明古国,素有“礼仪之邦”的美称,在几千年的内外交往中,形成了系统的礼文化。但把礼貌视为言语交际中的一条原则,还是英国学者利奇提出来的,解释了合作原则无法解释的问题。礼貌原则是合作原则的补充二者在言语交际中交替发挥作用。利奇认为人们在会话交际中有时出于礼貌,往往要拐弯抹角,才能使交际得以成功,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。礼貌原则包括六大准则:得体准则、慷慨准则、赞誉准则、谦逊准则、一致准则和同情准则归纳起来共有三个方面的要求:少损人利己、少贬人扬己、多赞同他人。礼貌原则要求尽量使别人多受益,交际过程中人们尽量把不好听的话说得好听一点,表达在听者身上产生愉快的效果,让听者受益,达到礼貌的目的。

培养有礼貌的孩子六大原则

0
没有账号? 注册  忘记密码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