导语:有人喜欢俞敏洪,甚至走位同事对我说过,他觉得俞敏洪喜欢读书,是个有思想的人。当然了,也有人表示过不怎么习惯老余。

图片来自网络
有人说“体面”,有人说“不值得同情”,这是怎么回事?
今天看到,有媒体称,有多少人转发“俞敏洪保留了体面”,就有多少人表示“俞敏洪不值得同情”。一时间俞敏洪的形象,在人们的视线里有些模糊。

截图
上述文章称,最近关于俞敏洪的讨论是从《当一辆红色卡车,驶向远方》开始的。
这篇有关“红色卡车”的文章我也看过,它就发布在新东方的官方公众号上,内容说的卡车上载的是捐献给乡村学校的桌椅。
这篇文章网上有转发,我看到更多的留言是“点赞”。比如,有人觉得新东方做得好,其捐赠就是善举。
新东方公布的数据显示,这次共计捐出了73366套(每套市场价格六七百元)新桌椅。
按照一般人的想法来说,既然不让从事义务教育学科培训活动了,新东方完全可以把那些多余的桌椅卖掉,卖掉的话至少可以减少损失。
但是新东方没有卖掉桌椅,而是选择了捐赠。随后,俞敏洪发布信息,晒出了捐赠给乡村学校的桌椅,配文称捐赠了近8万套这样的桌椅。
我看到的留言大多也是“点赞”,有不少人认为新东方做得好,其捐赠行为值得肯定,希望新东方顺利转型,找到发展新路。
有文章《“体面人”俞敏洪》提出问题,俞敏洪为什么被网民称为体面人?
原来有网友表示,企业遇到这么大困难还想着捐助桌椅,……没有半句抱怨还在做着善事,希望新东方在新的赛道重新起飞;退场时给自己保留了多少体面,返场时就能收获多少掌声……”
中国新闻周刊称,就在人们争相转发“体面人俞敏洪”的文章不久,另一篇名叫《我一点也不同情俞敏洪》的文章很快问世。
这篇文章认为,教育的本质是公益的,脱离本质,充满资本的泡沫,摧毁了最基础的教育公平,带来了可怕的道德坍塌。而俞敏洪和新东方,正是打破这个公平的罪魁祸首。
原来如此,所谓体面,也就是有网友对新东方或者俞敏洪的捐赠等行为的评价,认为俞敏洪是在最困难的时候做好事。
而所谓不值得同情则说的是俞敏洪把资本引入公益性事业教育,影响了教育公平,做的是坏事。
客观地说,教育产业化现象由来已久。那么多的校外培训机构,都是由有关部门发的营业证吧?不发营业证怎么能开业?
有的培训机构进行,后来从培训班一步步发展成了公司,有的还上市了。据说,有的部门就是负责审批培训机构的。
而直到今天,当双减政策落实后,义务教育的公平也就有了重要的举措来保障,人人都一样补课消失,最终回归没有负担的平静。
如果谁都回到教育的平常心,都觉得没有必要让孩子花费那么大的劲,去争得比别人多那么1分的分数,教育的焦虑也就没有了。
在这样的背景下,“体面”的说法和“不值得同情”的说法,真的跟俞敏洪有关吗?
所谓对人的评价,不过是评价者站在不同角度的分析或者主观意见而已。而人是立体的,谁又能说得准呢?
俞敏洪自然有他的想法——据说他看到了农业这个方向…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