暖菇包的来历(暖菇包制作方法窍门)

清明宅家,用美食温习传统文化

清明节,疫情防控期间的宅家小伙伴们做些什么呢?快来看看与清明有关的那些“食儿”,一起翻开清明宅家之“舌尖版”吧!

下面,介绍一下清明节特色美食:暖菇包

暖菇包

清明宅家,用美食温习传统文化

推荐指数:★★★

功能疗效:止咳化痰、强肾健骨

推荐理由:吃下这个暖菇包,这个清明不“菇”独!

暖菇包是泰宁的传统特色小吃。暖菇,学名鼠曲草,又叫佛耳草,当地人称为暖菇草。每年清明前夕,田间地头长满鼠曲草,毛茸茸、鲜嫩嫩的,正是采摘的好时节,也是制作暖菇包的好季节。

泰宁的南北片在暖菇包的制作上有些差异。南片制作,用的是新鲜采摘的暖菇草原料,形似圆月,类似包子,一般在清明前夕吃,图的是新鲜口味,不讲太多规矩;北片的则用暖菇粉制作,形似弯月,更像水饺。

制作难点:舂糍团

在制作上,要先用食米和揉碎的干暖菇粉做成糍团,制作方法分两种:一种是将食米放在沸水中煮成六七成熟,即捞出滤干米汤,和干暖菇粉一起倒入臼里舂打成团;另一种是将食米浸泡后磨成米浆,入热锅后,煮成糊团。

馅料的制作分为两种,一种是咸口,一种是甜口。咸口为干炒,多用鲜笋丝、腊肉、豆腐干、虾米、薤子、辣椒粉煮熟,将糍团掇成一小块,再捏成厚薄适中的杯状,然后装入馅料,两边合拢捏紧,排入蒸笼蒸熟即可食。另一种则在里面包红豆泥,做成甜味的小吃。

0
没有账号? 注册  忘记密码?